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六回“凸碧堂品笛感凄清,凹晶馆联诗悲寂寞”中,史湘云与林黛玉中秋夜逃席,来到凹晶馆即景联句 ,共二十二韵 ,然句句都有出处,有的还有动人心弦的故事。
起句“三五中秋夕,清游拟上元”,三五,即十五,黛玉由当前的中秋节起句,湘云联想到上元节,同样是十五月明 同样是团圆节,同样的热闹中透着寒意,是天气的凉寒,也是人心理上的凉寒。一个是中秋,一个是初春。黛玉性情悲秋,中秋月于黛玉更多的是悲湘云性情如春天蓬勃,上元月于湘云是生机待发。
第二联“撒天箕斗灿,匝地管弦繁。”天上星光灿烂,地上歌舞升平。天上人间都在欢度佳节。诗·小雅·大东》说:“维南有箕,不可以簸扬;维北有斗,不可以挹酒浆。”后因以“箕斗”比喻虚有其名。
匝地,遍地。一说出自南北朝江淹的《恨赋》:黄尘匝地,歌吹四起。初唐四杰之一王勃诗有:“风烟匝地,车马如龙。”曹公似乎很是喜欢用“匝地”。第五十回芦雪庵即景联句:入泥怜洁白,匝地惜琼瑶。《芙蓉女儿诔》(七十六回)连天蓑草,岂独蒹葭;匝地悲声,无非蟋蟀。
湘云:几处狂飞盏?狂飞二字也只有湘云用的洒脱。
黛玉:谁家不启轩?轻寒风剪剪”,王安石《值夜》诗:“金炉香烬漏声残,翦翦轻风阵阵寒。”后来,琼瑶言情小说《翦翦风》大概也是来源于此。
“争饼嘲黄发,分瓜笑绿媛。”
争饼,出自唐僖宗吃饼赐进士的故事。有一年中秋,唐僖宗吃饼觉味美异常,便叫御厨特意用红绫包扎,赐给新科进士们。徐寅46岁,是那一年的新科进士,当然也在受赏赐之列。徐寅受到赏赐一高兴没收住当即写下:“莫欺老缺残牙齿,曾吃红绫饼馅来。”
分瓜,清代富察敦崇《燕京岁时记》中记载:“凡中秋供月,西瓜必参差切之,如莲花瓣形。”于是,莲瓣西瓜也是中秋节富贵人家餐桌上的一道风景。这里黛玉和湘云互相打趣,却也句句不离中秋月夜大观园里的欢聚。
“香新荣玉桂,色健茂金萱。”
这一联里的金萱,即萱草,又名忘忧草。《诗经.疏》:“北堂幽暗,可以种萱。” 天地幽暗,唯有萱草可以照亮一颗母亲的心。所以古代母亲居住的房子又叫萱堂 忘忧草寄托着母爱。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”一说寸草 ,也指萱草。这里曹公即是写中秋节的风俗,又在暗说湘云黛玉都是幼年丧母,同病相怜。中秋夜不能与父母团圆。
湘云:觥筹乱绮园。分曹尊一令,
黛玉:射覆听三宣。骰彩红成点,
湘云:传花鼓滥喧。晴光摇院宇”,这几句写中秋夜人们行酒令,三宣牙牌令,掷色子,射覆,击鼓传花等热闹的活动场面。李商隐《无题》诗中的“隔座送钩春酒暖,分曹射覆蜡灯红。”的宾朋玩闹的场景与黛玉湘云所记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黛玉:“空剩雪霜痕。阶露团朝菌”,
湘云:“庭烟敛夕棔。秋湍泻石髓”,
朝菌指朝生夕死的台痕菌类,生命短暂一日之间 , 夕棔又名合欢树,指昼开暮合,合心而欢,短暂的美丽。出自庄子《逍遥游》中“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识春秋。”极言生命短暂。在这里,曹公在暗喻她们青春年华的短暂吧。
“银蟾气吐吞。药经灵兔捣”,典故是有关嫦娥奔月,灵兔捣药的故事。
乘槎待帝孙。虚盈轮莫定”,乘槎,一说是关于仙人乘槎神话传说。源于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。传说中,张骞出使西域时遇到河阻碍,溯河而上欲寻源头,未料却到达了仙境。后人以“仙人乘槎”来喻指一帆风顺、平步青云的吉祥寓意。还有人说,晋代学者张华《博物志》中记载,自己乘木槎上达天河,寻访牛郎织女的奇遇。
最为脍炙人口的联句:“寒塘渡鹤影,冷月葬花魂”都道是史湘云见鸟儿乍起,灵感的触发,其实也有出处。苏轼《后赤壁赋》“适有孤鹤,横江东来”。以“鹤影”隐喻湘云的飘逸和未来的孤单远飞。
冷月葬花魂”即是呼应第二十七回的“飞燕泣残红”,也暗示了前世是绛珠仙草的黛玉,眼泪还清 ,花谢魂离的结局。
这首即景联句里的典故实在是太多,这里只选几个一说,不再一一赘述。
中秋夜,一轮明月高挂天际,原本是团圆庆祝的夜晚,然歌有身世之悲的史湘云和林黛玉即兴联句,却联出了不可言说的寂寞。一群人的狂欢,两个贵族少女的孤单。但即便是寂寞,也是她们青春年少的印记,至少那夜的月光记得。
单单是一首联句排律诗,却有如此多可探可寻的妙处!由此,我惊叹曹公的学养深厚,深不可测!